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关于吃的那些事儿》 “每月一文思勤廉”荐文 第100篇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3-03-01 09:17

 “民以食为天”,吃历来是人们生活中的大事。有人节俭地吃、有人贪婪地吃、有人谨慎地吃……可谓吃相百态。而各级官员的吃相,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命运前程,往往与国家的兴衰成败密切相关。历史上那些因俭吃而兴家、因奢吃而亡国的事儿,对当今官员应有警戒和启示意义。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在历朝历代,奉公守法的朝臣官员都十分注重约束自己,避免食于人而枉于法。春秋时鲁国宰相公仪休特别喜欢吃鱼,许多人争相买鱼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弟子问:“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假如收了别人的鱼,一定会有因为他们而枉法的行为,进而被罢免相位,最终吃不成鱼。如果不收别人的鱼,就不会因枉法而被罢免,我就能够长期自己买鱼吃。”无独有偶,东汉时期也有一个悬鱼拒鱼的太守羊续。羊续任南阳太守时,一下属见他生活清苦,特意买了一条当地有名的“三月望饷鲤鱼”送给他。羊续推脱不过,就收下来悬挂在院子里。后来这人又来送鱼,他把上次悬挂的鱼给这人看,这人再也不敢送任何东西了。“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古人尚且明白这个道理,当今的官员更应该懂得,不该吃的千万不能吃。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纵观古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会因节俭而昌盛,因奢侈而衰亡。隋文帝一生节俭,看到百姓吃豆屑杂糠,难过得流下了眼泪,深深责备自己,为这件事将近一年不食肉、不喝酒。这位节俭恤民的皇帝,还提出“宁积于人,无藏于库”,即藏富于民的理念,开创了“人物殷阜、朝野欢娱”的“开皇盛世”。刘宋文帝也曾用饥饿法教子,让舒适惯了的皇子们知道什么是饥饿困苦,从此知道应该节俭生活。文帝在位的三十年史称“元嘉之治”。当然,历史也有反面的教材。商纣王酒池肉林,饿了百姓,“撑死”了自己。那个极尽奢华的陈后主,在位仅短短七年,就让江山败亡。执政者俭,体恤于民,则天下安;执政者奢,就掠夺于民,则天下乱。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百姓受虐之时,就是朝代更替之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状况只会让一个个政权走向衰落、灭亡。

亚里士多德说,有人活着是为了吃饭,而他吃饭是为了活着。唯愿所有的官员们牢记历史上那些“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教训,直道远行,为国为民多做贡献,而不是贪图享乐,做出误国害民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