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洪天锡:平生要识琼崖面 到此当坚铁石心

来源:石狮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19-11-11 16:10

  洪天锡,字君畴,号裕昆,又号阳岩,石狮宝盖人,自幼聪颖好学,知识宏富。学成出仕,清正廉洁,耿介敢言,每到一处,以“平生要识琼崖面 到此当坚铁石心” 悬联言志,甚至将它作为春联张贴于大门以自警。

  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洪天锡考中进士,朝廷派他出任广州司法参军。当时,长吏蛮横粗暴,搞得人心惶惶不可终日。洪天锡每当碰上长吏侵凌部属时,总是挺身而出、多所匡正。不久,调任潮州司理参军。一到潮州,他发现当地豪门贵族仗势占夺民田,百姓苦不堪言。洪天锡不惧强权压迫,勒令归还,一举煞下权贵的嚣张气焰,执法如山的美名一下子传开了。

  后来,莆田方大琮征召他为江苏真州(今仪征县)判官,留置幕府,任满改任福建古田县知事。古田地方事务错综复杂,告状打官司的很多。洪天锡到任后,不惧困难、不偏不倚,把积压的案子一一审结。宝祐三年(1255年),宦官董宋臣奉命修葺佑圣殿,乘机强夺民田,招权纳贿,肆横无忌,人称“董阎罗”。苏州百姓仲大论等人痛哭流涕地列诉宋臣抢夺他们安身立命的田地。时任监察御史的洪天锡着手调查此事。没想到,御前提举所移文进行干涉,出面解释说,“宋臣征的这些田地并不是民田,而是属于皇帝的田庄,皇家之事是不应该归御史台处置的。”仪鸾司也拿出文牒证明是常平田。双簧齐奏,巧施压力。

  洪天锡不为所动,正色认为:“御史依据大宋律法,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为百姓昭雪冤狱,常平仓的职能在于储粮备荒、平抑粮食市场,宋臣劫夺民田,对百姓来说是属于‘雪冤’,而不是‘均役’。如果宦官能够控制,那么,内外台可废弃不设了,国家还有什么纲纪呢?朝廷公卿大可废除了!”

  他勇往直前,不断地向皇帝奏报:“设置宦官是供缮修用的。然而,近年来宦官动不动打着‘御前’旗号作威作福,奸诈的老吏、凶恶的渠帅,一经列名他们的行动官府就不敢插手,狡猾的出谋划策、凶暴的则助纣为虐,老百姓因此遭受祸害”。甚至,洪天锡不顾个人仕途,做好被撤职罢官的思想准备,斩钉截铁地说,“把我留下,就把董宋臣革掉;把董宋臣留下,就请把我除名”,督促皇帝早日裁断。最后,董宋臣自请免职。一个御史诤臣的担当与勇气令人叹服!

  在监察御史署,他指陈时弊、提出警言、弹劾奸臣,直斥时政三大弊病,“古今为天下患者三:宦官也,外戚也,小人也。”尽管皇帝虽未能尽纳其言,但是,正如《宋史》记载,宋理宗在位之时,宦官之所以不敢专权擅政,主要是有洪天锡这样的官员在起着震慑作用。

  纵观洪天锡一生,他忧国忧民,劾贪吏,决疑狱,革时弊,济民困,所到之处,所任之官,无不著有政声。担任建宁府通判时,遇上水灾爆发,他开常平仓,赈济灾民。担任潭州兼湖南安抚使时,他缉拿盗贼,爱民礼贤,社会风清气正,一年后就把潭州治理得井井有序、百姓安居乐业。出任广东转运判官时,他断决疑难案件,弹劾贪官污吏,治理财政赋税,都有一套好办法。担任福建安抚使时,眼见福建亭户买盐以致家破人亡的悲剧,毅然上表罢除此事,百姓感激他的恩德,纷纷作佛事以报答他。发现百姓不堪“荔枝贡”的重负剥削,洪天赐又奏请罢免,主动摘除长期套在福建荔枝乡农身上的枷锁。在病榻垂危之时,洪天锡仍然草写遗表,向朝廷再致忠言,字字事关国计民生,涉及个人利益的只字不提。

  诗文言志固文人雅士之所好,言行一致却非人人所能为。洪天锡立德、立言,堪称一代名臣。正如史书记载:“天锡言动有准绳,居官耿介,临事是非侃侃不可回折。”南宋人周密有言:“近世敢言之士,始终一节。明目张胆,言人所难,惟温陵(泉州)洪公一人。”信非虚语。

  度宗闻悉天锡谢世,留下遗表,惊愕悲悼,特赠正议大夫,谥文毅。其遗著甚丰,有《经筵讲义》、《进故事》、《通祀辑略》、《味言发墨》、《阳岩文集》和奏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