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泉州:实施“5533”工作机制 破解“末梢神经”监督难题

来源:福建省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1-01-05 18:30

“实在多亏你们的帮忙,让我当上了脱贫致富的‘鸭司令’!”德化县水口镇湖坂村的村民黄文龙正忙着调配饲料,见到前来回访的镇纪委监察组工作人员,他十分高兴。今年54岁的黄文龙,是国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哥哥黄文卿均因残致贫。好在镇里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帮助黄文龙一家解决房屋漏雨、饮水安全等问题,还帮助他们发展油茶、黑兔等种养业,很快就脱离了贫困。

本着扶贫得“扶上马再送一程”,镇纪委监察组按照进村入户“五个必”工作法,对全镇贫困户进行入户走访,了解到黄文龙一家在养殖黑兔上遇到了困难,导致其收入不稳定。镇纪委监察组立即与镇扶贫办沟通,聘请15名产业发展指导员,对产业发展遇到问题的贫困户进行针对性指导。在产业指导员帮助下,黄文龙一家转为养殖鸭子,养殖难度更低,有镇里旅游产业带动,不愁销路。尝到甜头后,他们更是将养殖规模扩大到了600多只,“鸭司令”兄弟俩预计年可增收4万多元。

黄文龙一家的可喜改变,得益于乡镇纪检监察干部进村入户“五个必”工作法的深入实施,这也是泉州市持续深化运用的“5533”工作机制的有力体现。泉州市纪委监委探索实施“5533”工作机制,即扎实推进乡镇纪检监察组织“五统一”规范化建设,推行乡镇纪检监察干部进村入户“五个必”工作法,构建市(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挂联系片督办、挂信访件化解、挂帮扶项目落实“三挂钩”方式,乡镇纪检监察专干、村支部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三元主体”监督链条,全面打通“末梢神经”监督,进一步增强了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履职能力,项目还获评第二届“中国廉洁创新奖”提名奖。

打牢“桩基”,是开展好监督工作的前提。泉州市纪委监委实行乡镇纪检监察组织调配使用、考核待遇、硬件设备、经费保障、工作标准“五统一”规范化建设。不仅每个乡镇配齐3名以上专职纪检监察干部,还充分优化队伍年龄、知识等结构,对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季度绩效、年度考核等次先听取县级纪委监委意见,并与其他乡镇干部享有同等福利待遇,享受纪检监察工作补贴等。“这样一来,乡镇纪委、监察组监督人手多了,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干事,没了后顾之忧。”石狮市灵秀镇纪委书记、监察组组长蔡振望表示。

下沉一线,是实现精准监督的重要履职途径。泉州市纪委监委推行的进村入户必访、必谈、必讲、必核、必查“五个必”工作法,使得一本记录本、一沓民情材料,成为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到一线听民声、访民情的“标配”。带着真诚“访”、带着问题“谈”、带着方法“讲”、带着靶向“核”、带着严实“查”……乡镇纪检监察干部每月进村入户走访群众,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情况在一线摸清,矛盾在一线化解。镇村纪检监察组织通过借助农村“赶集日”,把“必讲”场所搬到街头,紧盯村级党组织建设、农村“三资”管理等重点领域,联合乡镇职能部门,常态化开展“1+X”专项检查等方式,让跟进更有力、监督更精准。

当前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着“小微权力”监督难的问题,必须发挥好村级纪检委员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尾翼”作用。为此,泉州市构建“490名乡镇纪检监察专干+2522名村支部纪检委员+2522个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三元主体”监督链条,在乡镇纪检监察组织调度下,通过将村级纪检委员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进行力量整合,有力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

此外,泉州市纪委监委建立市纪委监委班子成员“三挂钩”机制,市纪委监委领导挂钩推进乡村医疗一体化、农村幸福院、景观提升、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整治、党建阵地等项目工程建设,助力泉港惠屿海岛焕发新貌、安溪湖头下坑摆脱贫困、凤城吾都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引领乡村振兴发展。

“不少基层难以解决的困难、难以推进的项目、难以化解的矛盾,通过‘三挂钩’将问题收起来、把责任落下去,如今都迎刃而解。”泉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的泉州,随着“5533”机制的全面铺开和高效运转,破解了基层监督“瓶颈”,变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集中会战,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一个个浮出水面,“推而不动”的问题一个个得到解决,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成效显现,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见到实效。(泉州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