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姑嫂塔”的动人故事

来源:福建纪检监察 发布时间:2021-05-14 08:44

乱嶂江边出,大孤山最孤。

鲛宫依断石,僧路入平湖。

急雪飘难聚,飞禽过自呼。

青天憎独立,谁复插浮图。

—— 明·黄克晦

明代泉州号称“诗、书、画三绝”的

艺术家黄克晦游历泉州名胜宝盖山

留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律

诗中“大孤山”即宝盖山

“浮图”即指姑嫂塔

明代《泉州府舆地图说·永宁卫图说》

标注重要的地理标志——姑嫂塔

作为泉州湾海岸的制高点

姑嫂塔是“海洋大通道”

来往商船的最主要航标

2006年,万寿塔(姑嫂塔)

作为“泉州港古建筑”组成部分

被列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塔(姑嫂塔)被列入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点

700多年前

意大利商人雅各·德安科纳

沿着“海上丝绸之路”

来到刺桐港(泉州)后发出感慨

“刺桐人在自己房子的入口处和

庭院里都点了灯

那些在夜晚赶路的过路人

也点着无数的灯笼以照明

因此整个城市都在闪烁……”

这里的灯不仅指家灯和路灯

还包括了航灯

姑嫂塔就是一座

指引商船抵岸的指航灯

她始建于宋代

由僧人“介殊”募集资金

在宝盖山绝顶兴建

因其背靠泉州湾

面对台湾海峡

有关锁水口、镇守东南的作用

所以又叫“关锁塔”

《泉州府志》称其

“关锁水口镇塔也

高出云表

登之可望商舶来往”

据《八闽志》载:

“在永宁里有石塔甚宏丽

商舶自海迁者

指为抵岸之期。”

这座位于泉州湾南岸

宝盖山上的石塔

使航海的人有了航行的标志

见证了千百年来船来船往的岁月

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奇观

同时也是福建人漂洋过海

闯荡世界的重要标记

姑嫂塔占地325平方米

塔身高21.65米

八角五层,实为四层

全部石筑

呈楼阁式仿木结构

中间虚空

第一层西北面开一拱型石门

二至五层各有两个门洞

转角倚柱作梅花形

顶置穹形斗拱

塔身从下往上逐层宿小

每层迭涩出檐

外有回廊围栏环护四周

内有石阶可绕登塔顶

每登一层

便至另一层之外围

再进一道门

自门内石阶而上

则又上另一层

如此旋转绕阶而上

即至塔巅

塔之入口处有联云:

“胜地有缘方可进

名山无福不能游”

横楣“泉南福地”

塔之第二层

门额上刻有“万寿宝塔”

末层内壁作一方形神龛

雕有佛像三尊

乃三世尊佛

但民间多讹为姑嫂石像

因承载有

商人妇登塔望夫成石的传说

因而得名“姑嫂塔”

诉说着海外游子

与故乡亲人的不尽情思

传说很久以前

闽南天旱

颗粒无收

为维持生计

海生告别妻子和妹妹

远走南洋

约定三年后回来

哥哥离家后

姑嫂俩天天登上宝盖山

远眺大海归舟

盼望骨肉亲人回家团聚

转眼三年已到

哥哥搭船归来

姑嫂登巅远望

见船入港

兄正立于船头顾盼

怎知姑嫂正当欢喜之际

天外乌云骤至

忽然刮起狂风

下起暴雨

海港风浪大作

波涛喧吼

港中船只难敌翻天巨浪

竟于雷电交加之下

船碎人没

姑嫂目睹着亲人被溺

无限悲痛

双双跃入大海

堕崖身亡

为了纪念她们

人们建起了这座姑嫂塔

姑嫂塔的传说

是侨乡人民移民海外的历史见证

是人间最深沉感情的记载

宋朝时期

正值泉州港对外交通全盛时期

华侨亦多从此地落船或起岸

华侨出洋

每见塔影沉海

即知离乡远遐

无不潸然泪下

逢返梓则喜登舱远眺

见姑嫂塔浮于海面

知故乡将近,则无限欢欣

无论身在何处

看到姑嫂塔就像看到了家乡

1959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第8版

刊登王瑾希的《姑嫂塔下》

上世纪80年代,晋江县石狮供销合作社发行

印有姑嫂塔的股票

这是

古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上

最高的航标塔

千百年来披风沐雨

为无数往来海外的船舶

标引方向,指引路径

沐浴朝阳,面向大海

姑嫂的私语

被谁倾听?

她们秋水般微笑的眼角

被谁追寻?

波光摇曳的喜悦

作为动词的姿势

仿佛把整个春秋华章谱曲

蓝天下

它是巍然耸立的高地

头顶天空

游戏白云

风度不凡

柔和的暖

让每一位路人欣喜

红霞中

它是天际厚重的屏障

身影伟岸

独立山巅

气势难撼

宝盖山里栈道连通上下,登山观景同享

寺庙隐于山间,醒目红瓦彩檐

山下绿色峡谷,城市休闲新地

登山远眺,十里黄金海岸,一览无余

峰巅瞰城,登顶望城市,昼夜皆是美景

图文 | 李国宏、茅罗平、蔡第福、颜华杰、李荣鑫、郑红艳、姜玉荣、陈起拓、林国雄、李群育、贾福山、郭雅霞、《泉州府舆地图说》等

综合 | 石狮日报、中国石狮网、爱石狮、石狮社科、石狮旅游

供稿 | 石狮市纪委监委